初中英语学科网 >范文 > 党团范文 > 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3篇

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3篇

更新时间:2019-11-25 来源:党团范文

【www.9116998.cn--党团范文】

  牢固树立坚强的信仰、理想信念,为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不息。6月初以来,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提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初中英语学科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

  牢固树立坚强的信仰、理想信念,为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不息。6月初以来,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提出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共同奋斗”作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实际,探索方法,创新形式,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重点措施贯通起来,有机融合,统筹推进。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党的十九大明确的重要任务,是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的再塑造、再锻造,是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自身存在的新问题,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自我革命、自我净化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强化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当前,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面临着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和重大矛盾。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要用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赤诚,用实际行动正确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用实际行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下面简要汇报我个人的几点学习教育的体会:

  一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党的十九大全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写入党章,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坚持不懈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步骤,对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同志曾告诫全党:“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它应该受人民的监督,而决不应该违背人民的意旨”。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初心,时刻牢记使命,要认真贯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义利观问题,明确“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积极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反观一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失去执政地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背离初心、脱离群众、蜕化变质,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复杂的执政环境,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深刻认识“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要求和制度安排,才能真正守住自己的初心,担当自己的使命,为人类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终身。

  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我们建国70周年、建党98周年。历史上,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都经历过挫折考验,也走过弯路,但历经磨难而不衰、千锤百炼而更加坚强。回顾我们党建立之初,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党的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进行顽强的革命斗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又有多少党员无私奉献,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良田,在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完成了原子弹、卫星上天等伟大工程;这些党员干部都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付出着、奉献着。一路走来,我们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一直向前走,但我们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近百年的实践一再证明,党兴则国兴,党强则国强。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建立新中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要引导全党同志从党和国家的历史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经验,探寻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精神基因,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是以身为标,薪火传承。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气节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有了气节,人品就有了高度,人格就有了硬度,就能成为一个个顶天立地的“真人”。长期以来,我们国务院参事室、文史馆的广大参事馆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为国家建设献计献策,为文化事业传承发展著书立说,与我党荣辱与共,表现出壁立千仞的政治气节。新时代,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更加努力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竭尽全力为新时代明德育人立传。以符定一、叶恭绰、章士钊、程潜、陈寅恪、沈尹默、张伯驹等等为代表的民主先贤,他们与我们党共商为人民谋光明、为国家谋复兴的大计,他们的政治气节体现在为民请命、为国谋计。而诸多党内的馆员先生,比如汤一介、戴逸、王蒙、舒乙、等,他们的政治气节体现在对党忠诚、以身献党。他们之所以成为榜样,为我们所敬仰,正是因为心中信仰笃定、初心如磐,为共产主义美好社会而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才能始终站得直、立得正,遇事压不弯、不气馁、打不败。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统一战线都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重要法宝。统一战线就其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就其狭义而言,是指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战略策略,主要是无产阶级自身团结和同盟军问题。参事室、文史馆作为统战性质的机构,在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参事室、文史馆始终坚持建言献策、咨询国是、统战联谊、敬老崇文的优良作风,为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助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今年,也是参事室成立70周年,我们要以此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对照初心和使命,认真查找检视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参事室、文史馆事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上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学懂弄通做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上,真抓实干见成效。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格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要始终像松一样铁骨铮铮、遒劲有力,像竹一样坚韧不拔、刚正不阿,像梅一样经霜傲雪、知难而进,像菊一样高风亮节、惟吾德馨。要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壮筋骨,为参事室、文史馆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

  按照乡党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题学习研讨安排,通过参加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工作思想实际,现围绕党的政治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理想信念、宗旨性质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认识、体会和收获。

  (一) 党的政治建设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的战略蓝图变为现实,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原因都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没有抓实、没有抓好,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到建设先进党内政治文化,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实践证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和魂。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不断从弱小走向强大,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二)全面从严治党方面

  我们党是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肩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历史使命,管党治党一刻不能松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又专题研究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当前,我们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的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永远在路上”要求我们必须反复抓、抓反复,不能有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根治顽症一定要增强信心、坚定决心、保持恒心、具有耐心,发扬钉钉子精神,盯住节点、精准发力,驰而不息、锲而不舍,狠抓问题的顽固性,破解问题的反复性,坚决纠正各种不正之风,推动形成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三) 理想信念方面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中国共产党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在理想信念的感召下,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奋不顾身,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推向新的胜利。

  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站位才能高,方向才能明,心胸才能宽,担当才能强,定力才能足,才能“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与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使命相结合,牢记总书记嘱托,切实肩负起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要在关键时刻和重大考验面前经得起检验,定力坚定、纪律严明、廉洁过硬。

  (四) 宗旨性质方面

  《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副乡长,践行好这一根本宗旨,首先要心中装着群众,不断增强群众意识,深怀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公仆胸怀,奉行“万事民为先”的执政理念,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正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善于联系群众,带头团结群众,和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真心实意地做群众的贴心人。最后要真心服务群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谈主题教育的体会与收获

  全乡党政班子成员开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目的是要通过在思想作风党性上的集中“补钙”“加油”,解决好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我们要进一步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将到哪里去,永远保持“把革命工作干到底”精神,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要抓手,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一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注重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真正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实际行动和根本动力。

  二是进一步提高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思想行动自觉。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三是进一步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教育引导全体党员牢记党的宗旨,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本文来源:http://www.9116998.cn/fanwen/131359/

京ICP备18066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www.911699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英语学科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