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学科网 >文摘 > 生活文摘 > 2023党课讲稿【5篇】

2023党课讲稿【5篇】

更新时间:2023-01-15 来源:生活文摘

【www.9116998.cn--生活文摘】

党课讲得有无效果,关键要看党课讲稿是否把握准受众特点、地域特征的不同差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3党课讲稿【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2023党课讲稿

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党员的集中学习日,按照社区党委的安排,由我在现场讲一次党课。其实在座的很多党员比我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执行得更好,让我来讲党课实在有点勉为其难。但是,既然是党组织的安排,我无可推卸。下面,我结合自己对党章学习一些体会和思考,与大家一起来解析党章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希望通过这种相互交流,碰撞思想,共同提高。讲的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党员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今天我讲的主题为“学党章、守纪律、转作风”。围绕这个主题,我从三个方面来讲。

一、坚决维护党章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

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是全体党员的庄严责任。广大党员要对照党章规定的八项义务,认真查找和纠正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增强党员意识,做合格党员。党员要按照党章规定的六项基本条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经常检查和弥补自身不足,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做到党章规定的就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就必须坚决查处和纠正。作为干部就要自觉加强修养,确保学习贯彻党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作为党员干部切实要有光荣感、责任感、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一是加强自身素质修养。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从书中吸取更多的知识,这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更可以提高人的品味,坚定人的信念。

二是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先是好人”。为政必先做人,没有一流的人品做底子,从政肯定要跌跟头。基层干部要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必先堂堂正正做人。这实际上道出了党员干部成长的必然规律。好公民、好党员、好干部这三个层次,好公民是基础,是领导干部的为官立业之本。加强品德修养,不仅是执政为民的需要,也是立身做人的需要。

三是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纪律严明,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执行严明的纪律,需要领导干部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什么是民主集中制,就是把我们个人的决策,在民主征集大家意见的基础上,变成集体的决策。我们的社区干部行使职权一定要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要求执行。重大事务必须履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居务、党务、财务定时公开,执行这些都是源头治腐的有效举措,大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行事。

二、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正文风、改会风,转作风、树新风,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作风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直接反映,是党性修养、政治品质、道德境界的具体体现。好的作风能够产生无穷的创造力,形成巨大的凝聚力,造就顽强的战斗力。实践证明,一个单位的工作,成在作风,败也在作风;一个单位的形象,好在作风,坏也在作风;一个领导的威信,高在作风,低也在作风;一个人,成功在作风,失败也在作风。我们常讲干部,什么是干部,就是指担任一定的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组织或团队中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去完成目标的人。也就是说干部是“干”与“部”的统一。然而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工作漂浮、办事拖沓,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标准不高、效率低下,重“部”轻“干”,干工作只限于开会部署上,表面上搞的红红火火,但却少有真正扑下身子抓落实,已至于年初规划了一大堆,年底落实没几个。干事创业,是实现党在每一阶段目标任务的根本之道。我们需要的是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干”与“部”统一的基层干部。中央的八项规定要求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各级干部要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到百姓当中,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改进会风,精简会议活动,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弘扬勤勉务实、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作风,不推诿、不扯皮、不懈怠。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准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全面抓好党的建设,营造清正清廉清明之风。

一是抓教育,使党员干部不想贪腐。要坚持正面示范引导和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强化党员干部依法依纪行政、主动接受监督、廉政从政意识。重点在提高文化修养、普及法律常识和培养廉政意识上下功夫。在形式上除了党校集中开展教育外,还可以采用党课、廉政文化节目演出等形式。在内容上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更多采用了对身边案例进行剖析教育,通过以案说法,适时进行反面典型教育,使其受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警示,强化社区干部法制意识,从根源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是抓公开,使党员干部不能贪腐。只有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才能落实中央要求的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民主作用,有效预防腐败。要针对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完善居民选举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等。要配强配齐纪检干部,切实解决好纪检工作有岗无人、有人无时间、无精力的问题。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支持纪检干部的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党员干部违法乱纪问题,要认真核实,做到件件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对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该处理的处理,该处分的处分,该法办的法办。对重大的典型案件要及时通报,形成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使其不敢贪、不敢腐。

同志们:希望我们每名党员都不忘记入党誓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守纪律,转作风,履职尽责。真正把十九大精神和学党章的成果体现到日常工作中,做一名合格党员。

谢谢大家!

【篇二】2023党课讲稿

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初心”的丰富,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及为什么必须全面从严治党、怎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课题的全方位、深层次的思考。透彻理解这颗“初心”,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现实需要。

一、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不动摇

信仰和旗帜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首要。理想信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每一位共产党员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 百折不挠。马克思主义信仰解决了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旗帜问题。

1921年6月30日-7月3日,13名知识分子来到**成立中共,这个事弄不好就要掉脑袋,当时很多人不看好,我们党重要的发起人陈独秀和李大钊都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陈独秀在陈炯明统治下的南方政府出任教育厅厅长,正在筹一笔钱,人一走,这笔钱就可能没了,所以不能到**去。李大钊因为北洋军阀政府财务困难,停发了北京8所高校的教职员工薪资,这8所高校成立了联合委员会,他是重要负责人,要去追讨工资,不能参加会议。

中共一大13名代表,其中最年轻的是应城市的刘仁静,当时年仅19岁,北京大学大学生。1983年接受采访时,81岁的刘仁静老老实实、实实在在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根本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次会啊!不就到**开个会嘛,谁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一个会呢?”共产党的成立何等的重要!当年有谁在意?一大开完,走的走散的散,各奔东西。

1922年陈公博脱党,1923年李达脱党,1924年李汉俊、周佛海脱党,1927年包惠僧脱党,1930年刘仁静被党开除,1938年张国焘被党开除。这些人无论从智商、学历、出身、影响力等方面来看,都不见得会比毛泽东差,其中张国焘是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宣布大会开幕、宣布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只是一个负责会议记录的书记员。但张国焘最后在国民党军统当了特务,中共一大执行主席和国民党特务联系在一起,这是什么样的历史命运?他们7个人不管当汉奸的、当叛徒的,假如历史是可知的,作为中共的发起人,他们要是知道自己亲手成立的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会做出这么糊涂的事吗?他们竟然不相信共产主义了,他们能不糊涂吗?13个人中,7个人出了问题,4个人牺牲了,最后只剩2个人依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我们这个党能从中国政治舞台边缘走向政治舞台的中心,源自一个一大最不起眼的政治代表,毛泽东,居功至伟。所以初心最重要,理想信念更重要,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放弃了正确的理想信念,也就丧失了做共产党员的资格,也就不能走到我们中间来!

中国共产党98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所以,我们党反复强调“要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铸牢坚守信仰的铜墙铁壁”。

二、坚持党领导一切的忠心不动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初心的第一要义就是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忘初心,就要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忠诚一辈子,奉献一辈子。

李大钊: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已经培养了许多革命同志,如同红花种子撒遍全国各地。我深信:共产主义必将得到光荣胜利,将来的环球,必定是赤旗的世界!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瞿秋白:从容就义。

叶挺:出狱后要求恢复党籍。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以党为主心骨和坚强领导核心。98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用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和飞跃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没有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不忘初心,就要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不忘初心,就是要毫不保留忠诚于党。“对党忠诚”,是每一 位党员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铮铮誓言,也是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之一。忠心于党始终是党的好干部的 基本标准。

不忘初心,就是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 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共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思想的坚持和继承。

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核心要义是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并首次提出要“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出身本来,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出身,党章中有明确的界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

十九大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载入新修订的党章,成为全体党员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就是不忘公仆本色,时刻牢记服务之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民”,一个是“服务”。一方面,执政党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摆正党与人民的位置。另一方面,“领导就是服务”,必须 树立公仆意识。如何维护人民的中心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不动摇

中华民族灿烂历史绵延流长,疆域辽阔(由成吉思汗所建立的蒙古帝国,占领了欧洲和亚洲绝大部分地区,西到波斯湾、匈牙利、东到日本、南到越南和柬埔寨、北止北纬60度线以内,并对其中很大一部分地区统治了1〜2个半世纪,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罕见)。近代中国的落后让中国饱尝亡国灭种的灾难,割让和丧失土地200多万平方公里。《马关条约》赔款2.3亿两白银,《辛丑条约》赔款9.8亿两白银。抗日战争中人口伤亡在 3480-5000万人之间。受战争损害的人口为2亿人。2000万英烈拋头颅洒热血,有名有姓仅330万人,红西路军烈士 21800 多人,仅有6600名有据可查。

实现中化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人民的梦想。中国共产党 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突出历史贡献。

第一个历史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98年前的中国正处在漫漫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就在这种背景下诞生了。她为了把人民大众从这种灾难深重、水深火热的旧中国中解脱出来,用了28年的、懈奋斗和无数先烈的前赴后继,先后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4个阶段,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据中国档案馆记载,从1921年到1949年,短短28 年,就有300多万共产党员为国捐躯。

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主要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后,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面对积贫积弱的困难局面,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铺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的成长需要交学费,我们这么大一个党也不例外,当时经历了10年的,也就是说交了10年的学费,10年的学费让我们党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所以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依靠伟大智慧带领全国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第三个历史时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是 从1978年12月到现在。在这个时期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主要是进行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期间,我们党经受住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金融危机等国际风波的影响,经受住了 98洪水、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了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从第1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到神舟载人航天、蛟龙深海下潜,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到成为全球第2大经济体,成功的跨越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党的**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作出一系列关系全局、影响深远的重要决策,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复兴、加速崛起的新征程。

五、坚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不动摇

今天的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综合国力全面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历史和现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不断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领导中国科学发展的党;是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党。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能强盛、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能富裕。

**以来,习近平同志捧着一颗为人民做实事的初心,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报告从十个方面来概括历史性成就。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那么,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和开创性的?所谓全方位的,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所谓开创性的,是指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五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靠什么实现了历史性变革?根据十九大报告的论述,我们要 从三个方面来把握根本原因,即三个“一”:一个核心、一个理论、一条道路。

一个核心,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要有一个核心才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生重大历史改变的时 候,当我们的国家的历史方位发生重大改变的时候,这个核心就 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凝结起来,集中起来,形成历史发展的合力。

一个理论,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任何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科学的理论能够引导着实践沿着正确的方向纵深发展。**以后,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它的强大的理论指导力量。五年来,我们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取得的。

一条道路,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共同发展,开拓前进。我们一直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巳经成为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道路。沿着这条道路,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取得新的辉煌。

我们有幸处在新时代,更有责于新时代。我们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 史性进程必将加速推进。

【篇三】2023党课讲稿

同志们:

《师德师能提升年党员应该怎么办?》这是我本次讲党课的主题,结合教育工作实际,谈谈新形势下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党员表率作用,为学校和谐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贡献自己力量。

1、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们常说,国家兴衰,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我国改革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满足人民群众学习需求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今年市教育局把2012年确定为师德师能提升年,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倡导热爱教育、充满爱心、师德高尚、师能精湛、学生爱戴、群众满意的师德风尚,进一步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

2、发挥党员表率作用的必要性。老百姓认为,学校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学校的主体是知识分子。他们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文明的传播者,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智力支持者和信息服务者。而党员是这支知识分子队伍中的精英,是办好学校的中坚,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能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学校加强党员教育的做法。近些年来,一些学校着眼于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出对教职工党员要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师德师风教育以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意识教育等;

要求教职工党员以培养“四有”学生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着眼点,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密切联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三全”、“三爱”、“三让”,努力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在广大教师中充分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爱”即爱教育事业、爱学校、爱学生;“三让”即让社会满意、让家长放心、让学生成才。可以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借鉴的。但从目前国内外教育主流和学校党员的思想状况看,我们党员应深刻理解“党员表率作用”、“学校和谐发展”的要求,才能成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先行者和主力军。

深入浅出,阐明观点

(一)什么是和谐?

何谓和谐?安顺谓和,协调为谐。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和谐一般分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内心的和谐和国家社会内部的和谐等方面。

(二)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

什么是学校和谐发展?学校和谐发展是一种学校教育生态的平衡、协调有序的发展状态。就内部环境来说,体现为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之间和谐相处,共同成长;学校管理、育人环境适宜师生发展。就外部环境来说,表现为学校与家庭、社区和谐相处,关系密切。

(三)如何推进学校和谐发展?

社会倡导“和谐发展”,校园也呼唤“和谐发展”,但和谐发展并非振臂一呼就能一蹴而就。学校的和谐发展,需要社会和谐发展的大环境,但作为教育工作者——党员教师,我们不能坐等大环境的改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人都从自身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学校才能又好又快发展。共产党员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中应该做些什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即:树立“三个意识”,培养“四个要有”,做到“五坚持五反对”,做好“七个努力”。

“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全局意识,从培养一代人才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考工作。二是树立服务意识,使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三贴近”。即: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三是树立创先意识,做好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四个要有”:

第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谐一定是关系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和谐不同于对抗,也并不意味着同一,而是以差异与多元为前提的。和谐社会承认社会的不同主体和要素可以而且应该和平共处地存在,即共生。共生意味着所有成员能够在相互协作中共同增进利益,社会的成果要惠及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要有宽容的心态。一方面我们要寻求问题的积极解决;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宽容可以是对人的宽容,一类人对另一类人的宽容,也可以是对一些事情,乃至对这个时代、社会的宽容,是和谐社会所需要的美德。

第三,要有感恩的意识。每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事业成就都离不开天地的养育、社会的保障、家庭的关爱、师生的帮助。饮水思源,对那些让我们今天一切成为可能的先辈、祖国、政党、父母、亲戚朋友,甚至是对那些随缘而遇的陌生人和默默无闻的大自然,要学会心存感激,而不能刻薄寡恩,更不能让人总觉得是“欠你的”。感恩而后懂得珍惜,才会加倍珍视自己拥有的一切,才会发自内心地去回报社会。

第四,要有审美的情趣。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应该有超功利的审美尺度,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重新打量和发现身边的世界。一旦拥有了审美的情趣,就会发现自然不仅仅是资源和财富,它更是人类诗意的家园;社会不仅仅是名利场,它亦是人们共同完成的无以伦比的艺术品;人与人的关系也不仅仅是“物的依赖关系”,人最需要的就是人本身。这样的社会人们收获的就不是浮躁、倦怠和郁闷,而是公开、舒畅与愉悦。

“五坚持五反对”:一是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原则,反对重智轻德,构建和谐教育体系。二是坚持有教无类的德育思想,反对不教而诛,构建和谐人本核心。从教育内部而言,学校教育要追求教育公平平等与机会均等。从个人层面来看,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坚持以人为本,推崇人人可教的思想,那些所谓“抓两头放中间”,“抓尖子,促中层,放尾巴”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三是坚持言传身教的德育方法,反对控制性说服和灌输,达到和谐教育效果。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以身示范、以身立教、身教合一的教育方法往往能使教育事半功倍。四是坚持文明执教的教育理念,反对体罚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虽有长幼之分,知识多寡之别,但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要摒弃那种“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式的师生关系,全面关心、体贴、爱护学生,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严父+慈母+良医+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友情执教,依法执教,切不可辱骂、歧视学生,做文明之师,尊严之师,仁爱之师。五是坚持为人师表,严于律己的道德准则,反对言行脱节,打造教师立体形象。在思想作风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切忌弄虚作假、装腔作势;在工作作风上,要认真严谨,讲求效率,切忌马马虎虎,拖拉推诿;在待人处世上,要光明正大,诚实守信,切忌两面三刀,虚情假意;在生活作风上,要端庄稳重,亲切大方,切忌不拘小节、举止轻浮,全方面打造更完美、更和谐的教师立体形象。

“七个努力”:第一,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努力做教育公平的推动者,认真推动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第二,党员要努力做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维护者,努力构建和谐教育、和谐社会。第三,党员要努力做教育均衡发展的促进者,努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第四,党员要努力做教育乱收费的制止者,坚决制止违规收费。第五,党员要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实践者,努力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第六,党员要努力做贫困家庭学生的关爱者,努力做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第七,党员要努力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同志们,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当前,以“师德师能”为主题,促进教育良性和谐均衡发展的活动正在深入开展,我们共产党员应在活动的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业务素质,使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更广大的人民群众,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篇四】2023党课讲稿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后,为了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中央从严治党再出新举措,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部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是一次活动,其目的是要让广大党员牢记党的使命,保持党的本色,增强各项本领,一言以蔽之:呼唤广大党员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每位共产党员都要以党为先,对党忠诚,培养强烈的党性意识,做好党的事业奉献终身的准备。

“两学一做”,贵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增强党性意识。学习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精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廉洁从政、从严治家,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明确党员目标,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主动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两学一做”,关键在于找准切入点,持之以恒。对于党内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部分教育“接地气”不够、联系实际不紧,讲不到党员干部心坎里,激不起思想共鸣。开展“两学一做”,必须找准学习教育的切入点,坚持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调动积极性上下功夫,使学习教育的各项工作更接地气、富有生气。

“两学一做”,着力提升党员观念,树立良好形象。部分党员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责任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道德行为不端等问题,需要加以正确引导,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

“两学一做”还需要“知行合一”。基础在学、关键在做,只有要坚持两者的有机统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才能筑牢思想防线,才能在党规党纪面前知敬畏守规矩,才能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积极为党的事业献礼。

【篇五】2023党课讲稿

如火如荼的全民抗疫,无疑是对全民族的一次大考,是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一次考验和挑战,但中国不仅不会被困难压倒,而且必将以更快速度向前发展,这是中国人民的共识和坚定判断。能够让中华民族经历困难和挑战而更加强大的支柱,就是中华民族有着绝不可撼动“国魂”——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在这次十四亿中国人民生动的全民抗疫实践中正得以全方位展现。抗疫具体展现了什么样的中国精神,国人特别是青年又应如何弘扬抗疫中展现的伟大的中国精神,无疑值得深思、学习与践行。

一、抗疫斗争展现了伟大而又丰富的中国精神

无数力量汇聚成促进抗疫胜利的关键力量,无数人在抗疫中生动诠释和展现着中国精神。如果将这次抗疫中凝聚和展现出来的精神称之为“抗疫精神”,其本质仍然是中国精神。在这次抗疫中具体展现的中国精神,概括起来有: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初心和执政理念,也是抗击疫情的核心和第一理念。2020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专门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对疫情防控特别是患者治疗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

抗疫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 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抗疫斗争中,全国齐心协力,抢速度、抓时间、建医院,千方百计地降低感染率、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在重灾区武汉封城后,全国驰援,供蔬菜、运米面、送粮油等,确保居民有饭吃,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同时把疫情防控和人文关怀统一起来,提高民众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以百姓利益、人民生命安全为重,这正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精神在抗疫中的充分贯彻和彰显。

(二)高度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共产党员身先士卒,站在抗疫战线最前沿,这是责任与担当精神;

科学家、医学家敢于讲真话,真诚直言,勇于承担责任,这是责任与担当精神;

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了护佑健康、挽救生命,舍小家,顾大家,不惧感染风险,敢于向“疫”而行,这是责任与担当精神;

抗疫大系统中无数工作人员尽职尽责做好具体细致入微工作,不抛弃、不放弃、不推卸、不退缩,这是责任与担当精神;

全民抗疫战线中人民顾大局、临“疫”不畏、听命令、勇担当,这也是责任与担当精神。

(三)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回首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个磨难,最终都要靠团结制胜。在这次全民抗疫中,从最开始的医护人员对抗疫情到各种“逆行”的队伍奔赴武汉,从中央的高度重视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行动、紧密协同,从全国各地联防联控、互相支持、牵手同行,人人主动防护、主动奉献、抵制谣言、汇聚合力, 共同筑成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我们看到的是全国人民齐行动的朝气,更是面对困难时的团结一心。

(四)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奋斗精神。中国人民从来不怕困难,因为新中国的成立、今天的发展成就,都是靠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奋斗而来的。在这场全民抗疫中,存在诸多可测、不可测的困难,譬如社交媒体高度发达、信息传播异常迅捷;恰逢春运高峰期,人流管控困难;正直春季来临,呼吸道疾病高发;人员不足、物资不足;各类突发情况频发;等等。但中国人民迎难而上、无畏无惧、越战越勇,全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实际践行着中华民族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的伟大奋斗精神和力量。

(五)坚定沉着、战疫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本次疫情,中国人民应对更加坦然、更加坚定,背后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有源源不断的八方支援,有更加细致精准的抗疫举措,有完备的医疗体系,有加紧研制药物的科研团队……。全民展现出坦诚的底气、无惧的支撑、沉着的应对;

全国人民正秉持着疾病终可战胜,疫情必被歼灭的强大共同信念,正在用医院里的歌声、舞蹈、小品、生日快乐的祝福等演绎着抗疫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六)科学、依法战“疫”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十六字要求,得到全面的贯彻和落实。在对疫情的分析判断、病毒的识别与分离、病例的诊断和治疗、疫苗和药物的研制、交通路政、志愿服 务、物资调度、普通民众日常饮食、居家消毒、自我防护的全民抗疫中,全民正把科学地“防”,科学地“治”、科学地“管”统一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等,得到全面、深入贯彻。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使得这次防控比以往更科学、有序、有力、有效。

(七)高度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本次抗疫所展现的中国精神的核心精神。正是因为对这个国家和人民爱得深沉,抗疫战线上的党员领导干部、科学家、医学家、医护人员、军队、志愿者以至普通百姓,才演绎出以人为本、与病魔赛跑的动人故事,才展现出高度的责任和担当,才演绎出从上到下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宏大场景;

正是热爱并相信这个国家和人民,中国人民才能保持乐观主义精神,也才能视疫情为命令,把战胜疫情作为提高科学管理和依法管理水平的大舞台。另外,这次疫情不仅给中国人民,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中国人民正同世界人民一起共同努力,从中国发端的抗疫精神,也已经超越国界和民族,上升为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秉持这种精神,我们正为最终在全球战胜疫情贡献着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二、当代青年应成为践行中国精神的先锋力量

全民抗疫中凝聚和展现出来的伟大中国精神,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无论是在抗疫当下,还是在未来,当代中国青年都应该成为实际践行这伟大中国精神的先锋力量:

(一)立足当下,用心感悟、经受考验、接受教育、实际践行中国精神

第一,用心感悟。当代青年要从共产党员在抗疫中勇挑重担、率先垂范、践行初心的实际行动,在抗疫中的科学家、医学家的真诚与担当,在医护人员的汗水和牺牲,在不分昼夜奋战在疫情防控前线的公安干警、社区工作人员、村干部、物业人员、志愿者风雨无阻的坚守,在十四亿中国人民和爱国华侨的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守望相助中,感悟中国精神的无处不在,感悟中国精神的磅礴力量,自觉用中国精神丰富自我内心,拓展自我精神力量源泉。

第二,经受考验。这次抗疫不仅是对科学家、医学家、医护人员、患者的考验,也是对包括所有个体在内的中华民族整体的考验;

不仅是对我们的医疗能力、科学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体系能力、执行能力、应急能力、协作能力的考验;

不仅是对我们物质力量的考验,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考验。当代青年要在严峻的抗疫考验中自觉以中国精神作为内在强大支撑,在经受考验中用中国精神来促进自我精神境界跃进提升。

第三,接受教育。当代青年既要在抗疫中自觉经受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道德教育,更要认真认识、深刻体会和厚植中国精神。在灾难中展现的伟大中国精神,终将成为促进中华民族更好前进的强大动力。青年在抗疫中认真认识、深刻体会和厚植中国精神的真谛和意义,就在于可以更好开启青年一代深刻的精神实践,可以更好地在未来将精神转化为物质的力量。

第四,实际践行。当代青年要用平凡的个体行为展现最强大、最丰富的中国精神:自觉隔离、不乱跑、不传谣信谣,保护好自己也不要伤害他人,应该是最基本的责任;

如果还有专业知识,可以为抗疫、护佑生命做出最直接的贡献;

如果有余力,捐款捐物,也是最质朴的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适当的方式,只要是为抗疫助力,都会让人们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力量。

(二)面向未来,化中国精神为促进发展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第一,将中国精神内化于心并转化为强大的内生动力。当代青年应将全民抗疫中凝聚和展现的中国精神,持续内化并沉淀为自我人生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其成为自我立身处世的终身指引,转化为引领自己确立崇高目标、勇于担当新时代大任、促进自身努力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内生动力。通过内化,让中国精神在青年内心扎根,让这次疫情不是成为青年和全社会进步的“绊脚石”,而是转化为促进青年和全社会成长和发展的“垫脚石”。

第二,将中国精神外化为行动并转化为强大物质力量。当代青年应将全民抗疫中凝聚和展现的中国精神积极运用于今后的学习和 生活,更加奋进,更加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更加尊重科学、遵守秩序和法律,更加珍惜人民的团结,更有爱国情怀,面对困难更加坚强,面对挫折更加勇敢,面对困境更加自信……。通过外化为行动,让中国精神在青年自我学习、生活、工作实践中无处不在,让中国精神在指引、支撑和推动青年发展进步中转换为强大的物质性力量,创造出属于青年一代的辉煌业绩。

第三,以中国精神促进心理成熟、精神成熟、实践成熟。经历这场抗疫斗争,当代青年在经受中国精神的洗礼中,应当在心理上更加积极健康,精神更加奋进,实践中更有担当,在各方面走向更加成熟。成熟的当代青年,应当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信仰更加坚定,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阻挡但道路艰巨,更加在实践中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秉持初心、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团结奋进,让中国精神成为促进当代青年成长成熟为可爱、可信、可为一代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以中国精神作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坚强支撑。历史已经多次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之所以经受一路风雨,而始终屹立并最终走向复兴,正是中国精神给予大海般力量的支撑。在担当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当代青年应以中国精神作为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坚强支撑和后盾,以中国精神汇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在不断经受考验中走向胜利的彼岸!

2023党课讲稿相关文章:

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逐梦伟大复兴

学校党风廉政党课讲稿

党课: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工作落实

2022年廉洁教育党课主题

加强作风建设党课讲稿:加强作风建设要树立三种观念

党支部学党史专题党课

支部党课讲稿

基层理论宣讲稿

作风建设党课

党课:“加强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工作落实”

本文来源:http://www.9116998.cn/wenzhai/191096/

为您推荐

京ICP备18066668号

CopyRight 1996-2018 http://www.9116998.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初中英语学科网 版权所有